您现在的位置: 脉管炎疾病 >> 疾病案例 >> 正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麦芽谷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8 13:22:24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土壅木郁用麦芽

高考后有个小伙子因为没考上重点本科,整个月都闷闷不乐,不思饮食,家里人看了也很担心,这样下去,身体搞差了,学习怎么能够继续接上呢?

于是他们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看了后说,指月,像这种不欲饮食用何药物?

小指月说,山楂或神曲?

老爷爷说,这时用麦芽更好。

随后叫他们回去用麦芽来泡茶,一吃胃口就开了,而且小伙子也没那么郁闷,似乎高考的阴影压力疏解了。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不用山楂而用麦芽?

老爷爷说,如果纯粹的小儿食积,而无情志抑郁,用山楂、神曲都可以,可如果因为情志抑郁而饮食无味,闷闷不乐,这时就要选择一味药,既能健胃消食,又可以疏肝理气的,而麦芽就专解这种土壅木郁。

小指月很惊奇地说,这样麦芽不就对双关脉郁滞都有效果吗?

随后老爷爷便从药柜子里拿出一粒麦芽,叫指月好好观察观察。

小指月把麦芽拿在手上,发现这麦芽有点像蝌蚪,一个麦子头拖着长长的芽丝,像蝌蚪的尾巴。

老爷爷说,指月你从中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凡谷脉之物,善补人中土,所以这麦芽首先善入脾胃经。但它不是麦子,而是麦子经过发芽了,发芽就具有一股生发之气。

老爷爷说,没错,而五行之中,木主生发,所以这麦芽能够条达木气,因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这麦芽就可以于脾土之中疏解肝郁,就像麦子丢在土里,它长芽丝要破土而出一样,可以把人体壅滞的肝郁脾滞疏通开。

小指月豁然开朗说,原来是这样子。

老爷爷说,你看种子的力量多厉害,它具有开破之性,虽然只是小小芽尖,像少阳一样,但它那股蒸蒸日上的劲头却是不可小瞧的。

所以当你碰到年轻人抑郁寡欢,不思饮食时常常就要想到麦芽,用它疏肝理脾,即《黄帝内经》上所说,土疏泄,苍气达。苍气即木气也,所以土壅木郁就用麦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求原》曰,麦芽善达肝而制化脾土,故能消导,凡拂郁致成臌膈等症,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臌而不知其疏肝也。

张锡纯曰,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疏理肝气。

重用麦芽回乳

有个妇人,哺乳娃子都快十个月了,娃子渐渐已经能够喝些稀粥,于是准备断乳回乳,可你突然中断哺乳,那些多余的乳汁积在乳房便胀痛难耐。

老爷爷说,这很简单,乳汁是从阳明胃经上来的,乳房归阳明胃经所主,你只要懂得通降阳明,乳汁自然下行,化为血水月经。

于是给她重用生麦芽、炒麦芽各60克煎水,吃了几次,乳房不单不胀了,也没有乳汁流出来。

小指月就疑惑地问,爷爷不是说生麦芽可以通乳,炒麦芽回乳吗?

老爷爷笑笑说,虽然这种说法有道理,生者含有升发之气往上疏达,炒者炒熟后归于脾土,故有炒香入脾之说。

但临床上却发现,无论是生麦芽还是炒麦芽,只要重用都有回乳之功。因为重用善入下焦,能让阳明之气下达,而轻用者善于升清阳,引气机向上通透。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

老爷爷说,你直接用炒麦芽大剂量克煎汤,也能迅速回乳,一般两三日即见功效。

如果想让月经通达,乳汁下注,化为血水,可以把四物汤加进去,效果更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

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入丸散剂可炒用,入汤剂皆宜生用。

三番领悟谷麦芽

小指月说,麦子冒芽了是药,稻谷冒芽也是药啊。

老爷爷说,它们不仅是药,而且是好药。

小指月说,我知道,它们都能够健胃消食,不过麦芽偏于消面粉类食积,消食健胃力量较强,而谷芽更善于消谷类食积,力量稍弱。

老爷爷说,没错,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讲,这小麦它是生长在刚硬的土壤里头,所以性偏刚,长于补脾,而稻谷是生长在湿润的土壤里头,而性偏柔,而长于补胃。

小指月说,原来还有这种区别。

老爷爷说,它们还常一起连用,称为二芽。它们并不是纯粹消导药,用消导食积的眼光看它们就明显小瞧了它们。如果站在健运脾胃的高度上看,它们用途更广。

小指月也知道脾胃的重要,比如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是生死的关键,又比如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是身体免疫力的保障。又比如万病不治必寻到脾胃中去治方有出路,故疑难脏病多从脾胃论。又比如土旺四脏,脾为后天之本,你后天一切水谷精微来源都要靠脾胃,脾胃功能强,则身体强,脾胃功能败伤,则身体容易生病。所以李东垣说,脾胃一伤,百病丛生。

老爷爷说,你看这谷麦芽,它首先都是植物发的芽尖,能够于土中疏泄,又具备有少阳春生之气,所以能够开发脾胃,赞化中土,又蕴含生生之机,而且甘平之中不燥,消化浊气之中能升清阳,平淡之中可建奇功。

所以它们不仅消磨宿食,增进食欲,更能够苏醒脏腑,使五脏六腑皆能得水谷气,促进脏腑推陈出新。

小指月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

老爷爷说,你再看为什么很多肿瘤癌症的病人里头,我们都要用到谷麦芽?

小指月说,爷爷,不是把肿瘤癌症看成一些肉积吗,用它来消积。

老爷爷摇摇头说,站在消积的层面上去看谷麦芽,就落了下乘。

小指月一愣,因为这样想已经很厉害了,怎么还落了下乘,难怪还有比这站得更高的吗?

老爷爷说,你再仔细想想,这谷麦芽,它是谷麦吐出来芽丝后入药,它们具有无限生机,有着强大的生发春意,你要站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的高度上看谷麦芽。

小指月第一次听到要站在《黄帝内经》的高度上去用药。

老爷爷说,这谷麦芽,相当于给身体制造一个春天生发的场。

一语就点醒了梦中人,小指月豁然开朗,难怪爷爷前面讲到用麦芽来治疗抑郁寡欢没有食欲的病人,这抑郁就是一派肃杀之气,如金囚木。好比木碰到秋气便纷纷落叶,生机减退。这时通过麦芽制造一个春天的场,那么生发之气具足,抑郁囚禁之象就会被打破。

老爷爷说,你看万物枯落,春风一吹过来,会怎么样?

小指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一来,草也冒芽尖,树也吐嫩,甚至青蛙蛇都从洞里跑出来。

老爷爷笑笑说,这就是春天的气息,人体得了各类疑难杂病,甚至肿瘤癌症,大都身体如同一番秋冬肃杀的死气,这时一定要让它们进入春天富有生气的状态,这时谷麦芽,不仅是简简单单消化其积滞,而是给五脏六腑吹一场春风,让五脏六腑都富有生生之机,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这下小指月彻底想通了,以前还没有领悟到这个高度,都小瞧了谷麦芽,以为它们不过是消导食物的药,治治小儿病而已。

可一旦调到健运脾胃的高度来看,这谷麦芽可以强大后天运化之本,使五脏六腑皆得禀水谷之气,因此平淡的谷麦芽,便有着难以思议的神奇。

这还不够,再进一步想,这谷麦芽含着少阳春生的活力,能够苏醒五脏六腑功能,使脏腑如沐春意,能推陈出新,大有病木逢春之意。

这可谓是三番领悟谷麦芽。

小指月连续经过三番的认识,才算对谷麦芽,有个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爷爷循循善诱,我一定会把谷麦芽丢在消食药的角落里,既然谷麦芽能够发微到这程度,是不是其他药物也有很多未尽之意。

我们现在所学所领悟的会不会仅仅只是海边贝壳一样的知识,虽然绚丽多彩,但跟深海比起来,那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学医应该继续深入,如钻井得水,不得其精髓,誓不轻易止步。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中医临床家赵棻擅长补土,一派重视元气胃气,提倡脾胃运化可以激发五脏元气论,自拟健运麦谷芽汤(党参、麦谷芽、鸡内金、山药),以此小方配合辨证用药,屡起沉疴疑难杂病。发挥脾主运化的学术精髓。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神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bzyk.com/jbal/12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脉管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