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脉管炎疾病 >> 疾病案例 >> 正文

你不知道的下肢缺血性疾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1-19 10:25:29

7月18日(周一)的18:50分,我们的《名医直播间》医院介入科科副主任刘强,为大家讲解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敬请期待!

如果错过了,一定要记住我们每天的10:00分,12:00分,16:00分,18:50分,22:30分滚动播出,远离疾病,我们与您相约!

下肢动脉性缺血性疾病: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伯格病)。下肢动脉缺血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缺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怕冷、麻木和针刺感,检查时可发现足背有瘀斑样改变,足趾尖和趾甲明显增厚、苍白,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紧接着就出现行走困难,即患者的行走速度减慢,行走距离缩短,并出现跛行。

下肢缺血诊治的三大误区

误区1:腿脚酸痛并非缺钙惹的祸

如果时常感觉腿脚酸痛或者行走困难,那不一定就是骨骼出了“故障”,很有可能是肢体缺血造成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来说,腿脚酸痛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的典型表现,然而,多数老年人对此总是不以为然,常习惯性地把这种酸痛归咎于缺钙。事实上,若仔细分辨我们就会发现,因动脉闭塞而导致的腿酸具有显著的特点。患者起初常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病程后期,即使静止不走患者也会感觉下肢疼痛难耐,并在夜间和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表现明显。

误区2:自查足背评估潜在风险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非防不胜防,初期自我检查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御效果,比如,若经常出现小腿疼痛,或者脚发凉,就应当留心注意一下脚部皮肤颜色。一般当下肢缺血时,足部皮肤颜色会泛白或出现紫红色。同时,还可用手触摸足背是否有发凉、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那么患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此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有关,同时也与肥胖、糖尿病、长期伏案工作以及家族史不无关系。因此,需要提醒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嗜烟人群,当走路感觉腿疼时,也可考虑前往血管外科接受全面的血管检查,以排除是否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措施,若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严重,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其中,下肢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方式进行,风险较低。

误区3:抛开“热泡”陋习

我们都知道,足部保暖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而言很重要,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如果用热水袋为其暖脚或用热水泡脚,反而会加重患者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事实上,下肢动脉硬化的家庭护理也大有讲究,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抛除陋习。

介入治疗:

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弃吸烟等不良嗜好,禁食高脂、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平时走路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缺血症状发作,但是,久卧不动也不可取。建议适当参加步行锻炼,以便增强下肢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促使闭塞动脉周围侧支血管的形成和开放。另外,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

运动处方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种、病情以及有无合并症等综合确定。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决定运动量。一般采用小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为~次/分钟、净增心率(运动时心率减去安静时心率之差)小于30次/分钟为宜。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运动频率以每天1~2次为宜。

体育锻炼有多种形式,以步行为主要运动方式。步行可分为平坦路段和坡度路段两种,以平坦路段多用。步行锻炼速度分为三种:

慢速:70~步/分钟

中速:~步/分钟

快速:~步/分钟

温馨提示: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求,医院咨询诊断。

晋城导视

健康5频道

长按







































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
白癜风发病原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bzyk.com/jbal/1501.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脉管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