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当时找到您为我父亲进行骨膜牵张术治疗,保住了父亲的小腿,现在他脚上的创口都长好了,走路没有问题!”10月15日下午,医院骨三科门诊室里,科主任董昌海接到了“糖足”患者陈伯的家属反馈电话。年4月,医院率先在云浮地区引进骨膜牵张术,并不断完善。近年来,该院运用这项技术,收治了40余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九成以上患者取得满意疗效。“这项技术能够帮助很大一部分‘糖足’患者避免截肢,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科室已经能够非常成熟地运用这项技术。”董昌海说道。今年2月,年过半百且深受“糖足”困扰的陈伯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彼时陈伯的病情很不乐观,甚至引发了感染性休克,一度危及生命。“陈伯生命体征稳定后,就从ICU转到了我们骨三科,经过联合会诊,我们建议患者接受骨膜牵张术。”董昌海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能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感染、溃疡,甚至不得不面临截肢的严峻现实。”据了解,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糖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即高血糖)。由于糖尿病长期让人体处于高血糖的状况下,血管受到高糖的毒害,会渐渐硬化、栓塞,最终导致下肢“微循环”受阻,组织坏死;此外,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也会随之受损,影响了人的感觉以及运动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让人体难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这时候,一旦患者腿脚受伤,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迅速引起感染、坏死。这也是为什么“深度”的糖尿病患者,就算只是剪指甲剪破一点皮,也有可能引发“烂脚”。“‘糖足’没有办法用药物控制,当时陈伯的情况,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至少要截肢至小腿。”董昌海说,“我们科室为陈伯行了骨膜牵张术,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在患者的小腿开一个小切口,将专用的钢板埋在骨膜和骨头之间,再垂直钉入一枚钢钉,通过钢钉带动钢板向上移动,对骨膜产生持续的牵引力,从而促进微血管的再生,达到改善下肢末端供血的目的。”通过董昌海的介绍,我们能了解到骨膜牵张术的操作流程其实并不难。那么,这样简单的手术真能帮助“糖足”患者逃过一“截”吗?其背后究竟有什么原理?据董昌海介绍,骨膜牵张术有着科学、严谨的前世今生。20世纪中期,国外骨科医生在科研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给予活组织缓慢、持续、稳定的应力性牵拉,可以使其进入细胞增生和生物合成功能的激活状态,最终再生新的组织,于是他总结提出了“张力—应力”法则和“牵拉成骨生物学理论”。基于这些理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诞生,国内骨科医师率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治疗下肢血管性病变及糖尿病足。有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可诱导糖尿病足下肢微血管网再生,促进足部溃疡愈合、避免截肢,降低糖尿病足各种并发症的整体风险。但该技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术中需要截骨处理及术后需要携带外架,容易出现骨折、钉道感染、钢钉断裂等并发症。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国医生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优化改良为骨膜牵张术。由于术后效果良好,骨膜医院引进、尝试。在医院接受了骨膜牵张术后,陈伯恢复得很快,不到三周时间便出院了,而原本脚上因血液供应不良导致发黑、发紫的皮肤,也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骨膜牵张术的特点——微创且高效,适用于治疗包括缺血性糖尿病足、血栓闭塞型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一般疗程是在3周,大多数患者术后马上就能走动。”董昌海说,“目前我们科室已经能够熟练运用骨膜牵张术,近年甚至有不少患者在一线城市求医无果,医院来接受治疗。”撰文:张梓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bzyk.com/jbby/1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