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身体十大保健要穴。
1.足三里:无敌长寿穴
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理肝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2.涌泉穴:强身健心穴
涌泉穴:水升火降,气血通畅涌泉,属足少阴肾经。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头痛,头晕;咯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奔豚气。
配水沟、内关,治昏厥;
配前顶、印堂、神门,治小儿惊风;
配太虚、照海、鱼际,治咽喉肿痛。
如果坚持每天推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3.神阙穴:益气补肾穴神阙穴:中风虚脱,四肢厥冷神阙,任脉腧穴。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三阴交,治五淋;
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
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
配关元、气海,治中风脱症。
4.大椎穴:清脑宁神穴大椎穴: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大椎,督脉腧穴。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附: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附:四花穴: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
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
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
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
配曲池、合谷,泻热;(附:温和灸10-20分钟,可以泄热,补阳。)
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按摩:一手食指指尖垂直按压在大椎穴上,逐渐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压30秒。然后沿穴位作旋转式按揉,力度由轻渐重,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0圈,防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多用于补虚)。
第一招: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对侧颈肌3~5分钟;
按摩治颈椎病
第二招:用双拇指侧缘由上至下交替推摩颈后部2~3分钟,再用双手拇指揉按风池穴1分钟;
第三招:用两手食、中指按压颈椎棘突两侧,同时配合头部的前屈后伸动作,约5分钟;
第四招:用食中二指按揉大椎穴、肩井穴,再点按曲池、合谷、内关等穴,每穴1分钟。
5.关元穴:培肾固本穴
关元穴:益气补肾关元,任脉腧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的募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
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配阴陵泉、带脉,治赤白带下;
配子宫、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
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
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6.曲池穴:清热解毒穴曲池穴:清热解毒、治疗各种风疹荨麻疹
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7.中脘穴:健胃奇穴中脘穴:胃脘痛、肠鸣、失眠、哮喘、食不化、产后血晕中脘,任脉腧穴,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治胆道蛔虫症;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8.气海穴:生发阳气穴气海穴:益气助阳,一穴暖全身!气海,属任脉腧穴。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
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
配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
配关元、命门、神阙,急救中风脱证;
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
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1、艾灸:能培补元气,调理气机,对于真元之气不足,下焦气机失调所致的气虚、脏腑虚弱、妇科病证均可调理之。气虚病证:如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肠腑病证:如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妇科病证: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
2、按摩: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气海是一个保健穴位,对男女都有好的保健作用。9.命门穴:补肾壮阳穴命门穴:强腰补肾又壮阳
命门,督脉腧穴。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命门穴在腰部,可以壮腰补虚、温补脾肾,可以治疗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乐、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
头晕耳鸣、癲痼、惊恐,手足逆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搓擦命门可强肾
固本、湿肾壮阳、延缓衰老。
10.三阴交穴:妇科病杀手穴三阴交:调经止血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艾灸或按摩该穴主治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艾灸或按摩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北京治白癜风多少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bzyk.com/jbyf/1625.html
北京老烂腿权威专家?老烂腿发于小腿下1/3胫骨两旁的慢性溃疡。文献[详细]
脉管炎的发病过程?脉管炎疾病的引发会有哪些情况出现呢?专家表示,脉管炎疾[详细]
北京老烂腿权威专家?老烂腿发于小腿下1/3胫骨两旁的慢性溃疡。文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