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脉管炎疾病 >> 疾病预防 >> 正文

哪些症状是脉管炎的报警信号呢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1-24 21:38:19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主要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血管的炎性闭塞性疾病,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是一种较顽固的血管疾病。

脉管炎多发病于20-40岁的青中年男性,女性少见,病程缓慢。在临床上脉管炎典型的症状有间歇性跛行,伴患肢发凉、麻木、疼痛;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卧床时加剧(静息痛);后期表现为足部坏疽和溃疡。

疼痛是脉管炎最突出的症状。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受到刺激而出现患肢(趾、指)疼痛、麻木等异常;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重者即使肢体处于静止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

疼痛

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发凉

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随着肢体缺血的加重,皮肤颜色可出现发青、发黑的改变,直至溃烂。

皮肤颜色改变

40-50%的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发作时,肢体浅表静脉呈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和压痛。2-3周后,红肿疼痛消退,但往往遗留色素沉着。经过一段时间,相同部位或其他部位又可重新出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多先出现在趾端、甲旁或趾间,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拔甲、损伤等因素诱发。开始多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形成湿性坏疽。

肢体营养障碍

根据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可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现在您了解脉管炎的报警信号有哪些了吗,日常一定要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长摁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bzyk.com/jbyf/1765.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脉管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